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佛门人物网!

微博 微信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当代佛教网大德开示,欢迎浏览,欢迎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果硕仁波切

修心八颂教授
出处:当代佛教    上传时间:2011-10-14 23:16:21    点击次数:
修心八颂教授(果硕仁波切讲授)
一、时间:二零零零年八月二十七日(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灌顶法会前讲授)。
 
二、地点:屏东县立文化中心音乐厅。
 
   一位信仰佛法的修行者,其修行最重要的核心所在,即为「修心」。为何修心是修行的重点?心如何可修?此因,有情众生的心本质是清净的,只因遭遇某些违缘,遂使清净的心受到染污,为了清净这些染污与垢尘,唯有藉助修心方能达成;因此,修心是修行的重心,藉由修心能净除染污,使心回复原来清净的本质。
 
   世人皆喜欢清净,而厌恶污秽;每当身体不干净,便亟思沐浴清洁自身。但对于最重要的心,每天为各种尘垢所染杂,却毫无觉知,不思藉修持以清净自心;因此,时时刻刻观照与清净自心,是行者最重要的课题。
 
   藏谚云:「自己能成为自己最亲近的助伴,亦能成为自己最严厉的敌人。」此句之意在于,自己的心念与行为,能决定自己将来会身处安乐或痛苦之中;心存善念、身作善行,将来即能获致安乐的果实;反之,若心存恶念、身作恶行,将来必堕入痛苦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其关键全由自己所决定。
 
   有情众生于无数次的轮回流转中,曾沦堕三恶道中,承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促使众生堕落恶道的原因,在于累世所造作的恶业,而造作恶业的根源,即在于心续中所生起的贪、瞋、痴等烦恼;是故,欲斩断堕入三恶道的根源,唯有藉助修心,将心续中的烦恼净除,方能达成。
 
   吾人欲使自己来生,继续于六道中轮回流转,或是藉由修持各种道次第,于心续中生起各种体悟,获致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全由自己决定。
 
   心为身体的主宰,吾人此生能获得殊胜的人身,能藉由此生积聚种种殊胜的福德与智慧资粮;亦能以此生所造作的恶业,来世堕入地狱、饿鬼与畜生道中,转而变为低劣的身体,承受巨大的苦楚;是故,「心为身之主宰」乃是无庸置疑的事实。
 
   有情众生的心,如同一头疯狂的大象一般,受着过去生所串习的恶习所牵引,生出种种分别心,由分别心又生出贪、瞋、痴、慢、疑等种种烦恼,由此烦恼复造作种种恶业,将自身推向三恶道的深渊。地狱道中,四周铁围、烈火烧炙、寒冰冻裂、割截支离…等无边的痛苦,并非由他人所设,而系全由自心起恶念、身作恶行,所累积无量无边的恶业,所感得的果报,究其根源仍出于自心,因此,若不能藉由修持而能控制自心,则如同放纵狂象奔驰、冲撞与践踏,将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坏;吾人若无法控制自心,未来的处境势必将极为险恶;修心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修心的方法,首先须具足正知与正见,对于善恶能如理抉择与取舍;正知与正见如同系住心---这头狂象的坚固绳索,唯有时时忆念善恶的抉择与取舍,方能使心免于再去造作恶业,使自己将来须承受苦果。
 
   此外,行者亦可对于具极大愿行的佛菩萨,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作虔敬的祈请;观想面前虚空,有一主尊为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周围有无数诸佛菩萨围绕的资粮田,行者向资粮田诸尊殷重至诚地祈请,其后,观想诸佛菩萨化光没入主尊,复迎请主尊安住于行者顶上,以此为修心的开始。   
 
   台湾有许多弘扬大乘佛法的寺院与道场,众人接触大乘佛法的机缘亦多,对于大乘佛法的内容,大抵均能有正确的认知,但修学大乘佛法的关键,除了能具足正知与正见,尚须实际去修持。大乘佛法的精髓,即在于慈悲心与菩提心,一位能如实修持慈悲心与菩提心的行者,方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以下,将以噶当派的大成就者---朗日唐巴所传授的「修心八颂」为依归,讲授修持慈悲心与菩提心的方法。
 
 
 
   (一)「我于一切有情众   视之犹胜如意宝
 
          愿成就彼究义利   恒常心怀珍爱情」
 
   欲生起对众生的珍爱之心,首先,须了解有情众生对于吾人的恩泽。吾人此生能获致暇满难得的人身,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于过去生中,有其他有情众生,作为行者修持布施、持戒与忍辱的对象,此生方能获得暇满难得的人身。复观行者此刻能存活于世间,亦是由于无数有情众生的恩泽,方能满足行者所需的各种生活条件。
 
   菩萨获得成就的根源,亦源自有情众生;一位觉醒的人,观有情众生于无止尽的轮回中,承受着巨大的苦楚,于是心生悲悯,欲去除有情众生的痛苦,并助其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因而,累世广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等菩萨行,以此伟大的愿行,从而于心续中生起并不断增长各种道次第的证量,终能成为受人尊崇与景仰的菩萨。是故,菩萨应恒常思维有情众生的恩泽,若生起弃舍众生的心念,即不名为菩萨。
 
   圆满布施波罗蜜的修持,为证得初地菩萨之条件;此处所言圆满布施波罗蜜,行者须生起慈悲心与菩提心,断除吝啬与执着,不生起丝毫冀望他人回报,或任何得到美好名声的心念而行布施,如此,方为圆满布施波罗蜜。
 
   圆满忍辱波罗蜜的修持,乃能登上三地菩萨的果位;而行者欲修持忍辱波罗蜜,须有其他有情众生作为修持的对象,当有情众生对我们造成伤害时,此即为考验与训练行者修持忍辱波罗蜜的情境;因此,行者若能圆满忍辱波罗蜜的修持,并登上三地菩萨,皆有赖于众生不断惕励行者修持的恩泽。
 
   行者无论欲求得此生短暂的安乐,或是于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体悟与证量,乃至终究证得圆满佛果,皆须依靠众生的恩泽方能达成。如是反复思维众生对于自己的深厚恩泽,从而生起珍爱有情众生的强烈心念,视有情众生的利益远胜于自身,并祈求顶上的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放出无量的光与甘露进入自身,加持行者生起珍爱众生的强烈心念;如此,行者即已迈开修心的第一步。
 
   吾人于轮回中承受各种痛苦的根源,皆源于「爱我执」,贪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贪爱自己的利益,视自己的利益远胜于其他有情众生,以此错误的心念,衍生出贪、瞋等种种烦恼,不断造作恶业,牵引吾人继续于轮回中,承受各种苦果;
 
是故,行者应当认清「爱我执」乃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并尽最大努力去克服它,恒常思维有情众生对自己的恩泽,将贪爱自身利益的自私心,转变为悲悯有情众生的利他心,便能彻底战胜此敌人。
 
 
 
   (二)「随处与谁为伴时   自己较诸众人卑
 
          从心深处思利他   恒常尊他为最上」
 
   修持每句偈颂时,均能至诚祈求顶上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加持自己,使自己能于心续中,生起体悟与证量。但生起体悟与证量最迅速的方法,却是在行者与有情众生相处时,以有情众生作为行者修心的对象。昔日于西藏,有两位修行者,一位致力于禅坐观修,另一位则专心绕塔礼拜,绕塔礼拜者问禅坐观修者说:「汝修何法?」禅坐者答以:「修忍辱。」绕塔礼拜者二话不说,一拳往他身上打去,修忍辱者瞬即暴跳如雷;因此,若仅希求藉由自己独处观修,而欲获得各种体悟与证量,是极为不易的事。行者尚须把握与有情众生相处时,将各种情境转化为修心之用,方能于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体悟与证量。
 
   藏谚云:「高傲的岩石上,无法留存任何的水滴。」意指若行者心生贡高我慢,将无法于心续中留存任何的功德。傲慢的习气不仅令行者无法获得究竟的安乐,即便于当下,傲慢亦能牵引诸多烦恼与疾病,他人亦因自己傲慢的态度,而感受到不悦与痛苦,而咸皆远离;由此观之,傲慢的习气是造成自己与他人痛苦的原因;因此,无论何时、何处与其他有情众生相处时,皆须视自身较有情众生卑下,如是思维,能对治我慢的习气,将贪爱自身远胜于有情众生的私心,转化为视有情众生远胜于自己的利他心,从而引生出悲悯有情众生的慈悲心,以生起慈悲心故,行者能令其他有情众生,感受到温暖与安乐;如此,便能将导致行者于轮回中承受痛苦的根源---爱我执,予以断除,并以此生起慈悲心的因,终能成就圆满佛果。   
 
   吾人累生累世不断串习着爱我执的习气,贪爱自身身的利益解远胜于其他有情众生,并将这种谬误的观念,视为天经地义;惟若深入思维,我是否较其他有情众生殊胜而尊贵呢?人自视为万物之灵,认为畜生道的众生,不知取舍善恶,唯随贪、瞋、痴烦恼的牵引,而浑浑噩噩度日,因此,远较自己低下。然事实上,即使生而为人且自诩为大乘佛教徒,对于善恶的取舍分别,却仍存有迷惑与愚昧,时常造作恶业,却不知忏悔自省,不能惕励自己永不再犯。畜生道的众生造作恶业,如同眼盲之人,奔向悬崖险境,尚情有可原;然号为万物之灵的人们,却同样不断造作恶业,如此与畜生道的众生有何差别?如是思维,即能了知,不应鄙视其他有情众生;与任何有情众生相处时,皆应视其为尊上,自身为卑下;藏谚云:「与众人相处时,须观照自己的口;独处时,须观照自己的心。」与众人相处时,观照自己的口,可避免行者不经意说出伤害其他众生的话语;独处时,观照自己的心,可避免生起与串习「爱我执」的恶习;如此,对于自身、其他有情众生乃至整个社会获得祥和安乐,均具有极大的助益。
 
 
 
   (三)「一举一动观自心   正当烦恼初萌生
 
          危害自与他人时   愿即克制令消除」
 
   对治烦恼为修心极为重要的部份,行者须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念,当烦恼于自心萌生时,应立即予以对治与断除,若未能如此,当察觉烦恼已生起时,切勿放任其存于自心,且不断增长,应视之如敌人,以猛利的心去克服、战胜烦恼。
 
   烦恼为修行者亟欲克制的大敌,经典中记载:「累劫所植功德林,剎那瞋火遍燃尽。」烦恼如同偷盗行者极为珍贵的功德宝物之盗贼,能障碍行者体悟与证量的生起,对于如此凶恶的敌人,应当发猛利心予以克制;当其他有情众生,对自身造成伤害时,应当克制自己,不令瞋心生起,如是不生瞋恼,而代之以悲悯,观照伤害行者的众生,即为修持忍辱波罗蜜之精髓。
 
 
 
   (四)「彼境邪恶之有情   恒为猛烈罪火惑
 
          见此如遇大宝藏   愿珍惜此难得宝」
 
   当吾人遇到恶习深重的众生时,因其受罪恶习气的牵引,故容易对行者与他人造成伤害,对于如此身不由己的众生,不应瞋恨,应心声悲悯而修忍辱;当遇到病苦缠身的众生时,其以自身示现轮回痛苦的本质,惕励行者生起出离心,故应心怀悲悯。此等有情众生,为行者修持忍辱与慈悲的尊贵对象;是故,当视其为难得之珍宝。
 
(五)「吾昔曾饶益某人   并且深心寄厚望
 
         彼虽非理妄加害   愿视为圣善知识」
 
   吾人往昔曾造诸善业,饶益其他有情众生,并且对于自己的善行,心怀他人能感恩图报的心念;然受吾人饶益之有情,非惟不能感恩图报,且以各种无理的方式,加害于行者。对于此类有情众生,行者应当视其为教化自身修持忍辱波罗蜜的善知识。
 
 
 
   (六)「他人出于嫉妒心   非礼辱骂谤我等
 
          妒恶之言我取受   愿将胜利贡献他」
 
   当自己未犯任何错误,他人却以种种无礼的言语,辱骂于我、诽谤于我时,自己愿意承受诸多出于嫉妒心的恶言恶语,并将利益归于对方。然此句偈颂之意涵,并非放任正在造作恶业的众生,继续胡作非为。菩萨戒中,如此记载:当有情众生造作恶业时,行者须生起悲心,悲悯其以此造作恶业的因,导致将来须自食恶果,并以善巧的方法,阻止其继续造作恶业。
 
 
 
   (七)「总之直接与间接   愿先利乐于诸母
 
          如母有情之苦患   我愿暗中自取受」
 
   行者须发心尽己之所能,给予一切如母有情,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对于如母有情此刻所承受的各种痛苦,发心愿代为承受。其修持方法为:观想如母有情此刻所承受的痛苦,化为黑色的光进入自身;自己的善根与福德资粮,化为白色的光进入如母有情身中,此句偈颂为修心「方便」之总结。
 
 
 
   (八)「愿此一切我所行   不为八法念垢染
 
          已知诸法如幻智   无执无缚得解脱」
 
   此句偈颂为修心「智慧」之总结;障碍行者不能证悟空性智慧的关键,在于对诸法的真实性,不能如实而透彻地了知。吾人常为诸法的表象所迷惑,以致于看到任何的人、事、物,均认为其具有自性,能不依缘起而单独存在,此种谬误的观念,障碍行者不能证悟空性智慧。
 
   举例来说,当行者对造成自己伤害的人,生起瞋恨心时,当下因强烈的执着,误认为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与造成伤害的事,均真实的存在;惟行者若能深入思维,则可以发现,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人,乃是依于五大(地水火风空),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对我造成伤害的事,亦是当下遇此恶缘,因而发生此事;若去除各种的缘起,行者将发现自己所瞋恨的人与事,形同梦幻泡影一般;因此,了知诸法的真实性为空性,当因缘和合时,方变现各种表象而暂时存在,如是思维,即能逐渐远离世间八法的垢染,消除爱、恶、亲、疏等种种的分别心,以平等心观待一切有情众生,而获得清净与解脱。修持完毕,观想顶上的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由顶门进入自身,安住于心间,加持行者能断除爱我执,常怀慈悲心,于心续中生起各种道次第的体悟与证量,成就修心的方便与智慧。
 
   希望诸位能将此简短的八句偈颂,实际用于平日的修持之中,每日清晨醒来,能以很短的时间,修诵此八句偈颂;日常工作与生活,能以偈颂的内容,奉为自己言行举止之圭臬;夜晚入睡前,反省自己一日的起心动念与行为,是否确实做到?若多所违犯,则惕励自己能心怀悲悯;若能确实做到,则随喜自己的功德。能依此法而行,一星期左右,诸位将发现自己已渐入佳境;若能持续一月,则必能生起体悟与证量;以此为基础,再深入修持各种解脱道的内涵,必能趣入解脱道,终能证得圆满的佛果。
 
   最后,谨以寂天菩萨于《入菩萨行论》中的偈颂:「一切止恶之进取,防护自心为最要。」以此与诸位共勉。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网站备案]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