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佛门人物网!

微博 微信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当代佛教网大德开示,欢迎浏览,欢迎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惟贤法师

评《禅的禅外说》
出处:当代佛教    上传时间:2011-10-07 14:14:34    点击次数:

评《禅的禅外说》

(1992年8月17日)

《佛教文化》期刊(1992年1-2)中,载有张中行先生写的《禅的禅外说》一文,他举出禅外说禅的四点理由:(一)有怎样想就有怎样说的自由,没有在禅堂参禅的麻烦(不求参究但要弄清开悟所得是怎么回事?)(二)禅,作为文化史的一种现象,记述事实,分析因果,评定是非,只能站在禅外。(三)禅境迷离恍惚,难于理解,必须使常人清晰易解,容易接受。(四)有关史料问题,去伪存真,应在禅外,以科学常识为依据,解释、衡量看似难解的种种。

张中行先生如何以科学常识解释禅,本文尚未见到其内容。在近代中国,曾有王季同、尤智表两位居士,以科学解释佛法。其精神一是以佛法与科学比较,说明其异同;二是就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根据科学的发现,说明与佛法接近之处,并未以“科学”或“文化”范畴来否定佛教的本义和真实性。

试看张先生如何站在“禅外”,把禅看作文化中的一种现象,把禅安排在科学常识的系统里,想变迷离恍惚为可解的科学知识呢?他的论调是:

一、扩大到整个佛教,缩小到禅宗,史实未必可靠,古今中外,一切记载都有问题,并引证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以此作为前提,张中行先生提出:

(一)佛教起源于印度,古印度是最喜欢并最善于编撰神话的,于是近朱者赤,有关佛教的史料中就充满着神异。

(二)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入涅槃,处处充满神异,这种神异还从教主往四处扩散,三世诸佛,以及无数的菩萨、罗汉,都是具有多种神通。我们是现代的常人,科学常识在头脑中占了主导地位,想全盘接受当然有大困难。

(三)禅宗记载,常不免夸饰而失实。大量的著名禅师的事迹,初始的一段,是有异禀异相,末尾的一段,是预知示寂的时间,与我们看到的“人”的事迹合不拢,显然也应归入神话一类。

(四)大批僧人传灯录。语类中的,就都可信吗?似乎也不好全盘接受。原因:1.材料大部分来自传说,不能不因个人的想炫奇斗胜而变。2.即使是亲炙弟子所记,意在扬善以取信,也就会或多或少的走些样子。

二、以上就史实讲,还有个不明载着更为根本的戒,是不能不信佛所说,显然,这就会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

三、以净土宗为例,信士弟子们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千遍,自己确信必能往生净土,但地位变到在佛门外就不成,那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真有净土吗?如果有在哪里?只有念念叨叨就能到那里吗?显然,这样一追根问到底就麻烦了。

四、即参禅的所求,或顿悟所得为例,说是真如、实相、佛性、涅槃、菩提、自性,以至彼岸、净土等。所有这些,是什么形?什么质?能不能指给我们看一看?这偏偏不同于现代化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可以用大镜子和小镜子、或数字和方程式,让人看到或悟到。

张先生的论点撮要如上,他的观点,他研究佛教的方法,由此可以明白。他所谓的禅,所谓禅外说禅,与佛教相距十万八千里,并不是禅。以下谈谈作者的认识。

一、禅的意义与科学的差别

禅,梵语禅那,汉译静虑,或译思维修,即静中思虑,熄灭妄念,保持正念相续,以而洞察事理、启发智慧的一种修行方法。如何达到禅的境界呢?如达摩传心印给二祖慧可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即说明修禅要彻底的无心。所谓无心,非无真实心,而是没有一切杂念妄想。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这说明修禅必须守根护意,外不染六尘,内不起我执,才能净念相继,入三摩地。

故禅是学佛的实践,是一种修行方法,其结果是开悟,是引发智慧,禅宗的术语是达到“解粘去缚”。吾人为什么所缚,不得自在呢?如《解深密经》有偈说:“众生为相缚,及为粗重缚,要勤修止观,尔乃得解脱。”“相”指我相和法相,“粗重”指潜在内心的无明烦恼,必须修习止观才能遣相去执,扫荡妄心杂念,使心如太虚,点尘不染,证得解脱。此种自证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非言语可以解释。纵你在文字上通达经教,也不能体会此中法味,更不是科学上的一些名词术语所能解释的。

科学上某些方面的发明,可以证明佛说是真实的,如银河系星球的无量无边,宇宙的成住坏空,恒河系的微生物的存在,生物体的发光,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因果律的存在等等。但科学并不能完全彻底的解释佛学,更不能代替佛学,包括禅学。

禅与科学的基本不同点:

禅的修持:(一)向内的(明心见性);(二)无限的(超越空间、时间);(三)整体的(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法界观);(四)形体与无形合一;(五)直觉的(非表现于名言符号的概念,此概念是有分别的,有限量的,狭隘的)。

禅的优点:(一)全盘的、整体的观察宇宙事物,达到物我一如境界,证无我空性,即诸法实相,此属大智。(二)无自他、心境差别,诸法平等,大悲大愿,与众生和谐相处,此属大悲。

科学研究:(一)向外的(物质现象);(二)有限的(四维时空);(三)分别的(非整体看问题);(四)有形的(局限于眼前可见的);(五)分析的(不离名言符号的概念)。

科学的发明,促进物质文明的进步,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享受,这是它的优点。但科学若以不理性道德控制,人类纵我制物,欲望难填,物质利益的争夺必无止境,崇尚武力者肆无忌惮的在空中、海上、地下试验核武器,破坏自然界、生物界的协调和生存,最终受害的是人类自己。因此,禅学功夫应作为科学工作者的清凉剂,不能贬低,更不能妄使科学驾驭其上。

二、历史与灵异

在世界历史上,不管亚洲的中国、印度,欧洲的希腊、罗马,都有神话传说,但不能以神话影响或否定历史的存在。中国有《山海经》、《封神榜》、《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但不能以这些书籍就否定二十四史的真实性。

神话,是伟大人格的象征。如《西游记》种种描写,实际就是象征唐僧——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坚韧不拔的大志,百折不回的精神。《西游记》一书,并不能影响《西域记》和《高僧传》中玄奘生平事迹的真实性。

历史包括人物传记,即使在正史中,也有许多有关人物涉及灵异的,以及因果事实,这是客观存在的。汉代司马迁写史的旨趣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秉笔直书,彰往察来”。历代的史家都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难道正史记载都一律视为“神话”不可靠吗?

爱因斯坦说:“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在一切比较高级的科学工作的背后,必定有一种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理解性的信念。”(爱因斯坦文集《关于科学的真理》)

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阐明因果关系的因缘生法,佛教认为宇宙不过是一个因果联锁网,法与法彼此相望,互为因果,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就造因感果来说,有顺现受、顺生受、顺后受三种不同,顺现受是可以目前眼见的,顺生受、顺后受虽不能现见,但由因知果,是可以比知的。这就是爱因斯坦讲的,这个世界存在的严格而合理的因果规律。这个因果关系的大网,是可见和可知,并无“神秘”可言,也不是不合“现实”,只是乞灵于信仰。当然更不是如张先生所说“只能以信仰为根据”的武断。

毛主席说:“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宇宙从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我们对许多事情还认识不清楚,认识总是在发展。”(顾近南写《毛主席和科学家》)

任继愈教授说:“宇宙是无限广大的,人要认识客观世界,不能局限于耳目等感觉经验上,还必须运用理性思维的功夫进行判断和推理。”(任继愈著《中国哲学史》)

毛主席说认识是无穷的,认识是发展的,指出一个人的见解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任继愈教授指出真理的认识:一凭经验,即感性认识;二凭推理、判断,即理性认识。这是正确的属于哲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偏于一方面都不可能全面认识真理。在佛教的逻辑因明学上,前者属于现量,后者属于比量,正确的因明论断即根据此二量建立。

张先生在文中提到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入涅槃,处处充满神异,这种神异还从教主往四外扩散,扩散到三世诸佛,以及无数的菩萨、罗汉等,神异中首先是:“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其次是多种神通等。

根据经典,在佛菩萨的造像上,常常能见到一轮轮圆形的美丽光环,这是佛菩萨的庄严相好之一,就是“光相”。它是佛菩萨的智慧之光,可以遍照一切而无碍。

这种光相,是否神秘呢?《华严经》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地观经》说:“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这里指出了发光的原动力就是心灵。

众生由于无明烦恼障蔽了心灵,致人我横生,心境分离,界限森严,因而目光短浅,境界狭窄,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佛菩萨经过勤修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内心如明镜,鉴照一切,通达无碍,自然发出清净的光辉——智慧之光,照彻大千。

根据现代科学的实验,生物体是可以发光的,并不神秘。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院院士华西列也夫,经过科学仪器实验后证明:人体一秒钟内能发射2500周的电波,他命名“生命电流”。发射电波者能使所忆念的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发生耳烧、面热、心悸等情况。

1991年,英国医生华尔德、基尔纳通过用双花青素染料刷过的玻璃瓶,观察到人体表面有一个厚达15毫米的彩色光层。现在发现这种人体表面的彩色光层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荧光,是由于生物体内荧光酶的化学反应产生;二是生物体内为正离子与负离子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发光;三是生物体的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目前已经证实,这层彩色的光层会随着人体的活动思维、健康状况等情况而改变。(载1989年1月19日《中国医药报》,同年2月19日经《人民日报》转载)

印度瑜伽行者,在实践中,证明由意念可以产生意念身,即在意念世界中,显现出一个组织精密、色调生动的身形。例如:

(一)强烈的爱心意念,身会呈现娇色欲流的玫瑰色。

(二)急欲救助病者的心意念,身会放射出洁白如玉的光气环。

(三)急欲安慰一个精神沮丧的亲友,会以金光闪耀的天使姿态出现在他的面前。

(四)除了光环和震波以外,一个怀念亲友的人会主动地投射出一股思想之流,借以增强后者困境的抵抗力。

大乘佛教经典提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乘菩萨行者,由于心胸广大,有殊胜的智慧,与乐拔苦的慈悲,就能发射出灿烂的光辉,克服困难险阻,战胜邪魔,发扬正义。此三句为学佛者的心珠,依此灵明的心珠,自能发射出五色的光环。太虚大师说:“此三句,摄显密性相,一切佛法尽。一切佛法,皆依此三句而建立。救世利人之精神,亦依此三句而发挥尽致。”(见《太虚大师文集》)

深入气功的人,能从意念指挥气息,给人治病。目前气功科学,已在全国讲授,并传播到海外。

因此证明主观能动力——心,是变现和推动物质的一种主要力量。但一般人包括哲学、科学工作者,只强调物质、自然界的力量,而忽视了甚至否定了思想的力量,确是片面的、错误的。

恩格斯说:“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视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它们一个只知道自然界,另一个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的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例如,德莱柏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家都或多或少有这种见解,这是片面的。他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的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然创造新的生存条件。日尔曼民族移入时期的德意志‘自然界’,现在只剩下很少很少了。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以及人类本身,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活动,可是德意志自然界在这个时间中没有人的干预而发生的变化,实在微乎其微。”(恩格斯著《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说明了地球从古到今的各种变化,以及他的本国德意志的变化,都离不开人的因素,驳斥了自然主义者只强调自然界作用于人,而忘记人也改变自然界的片面观点,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正确的。

佛教的法相唯识学,不否定一切现象,有精密的分析,但主张心的主观能动力,即是“识变”。唯识法相学不过是研究如何发挥心力,以认识和改造自己及客观世界的一种学问。

心灵可以发射光辉。佛经说“心光照大千”,真实不虚,在一定程度上,此心光能转变为神通,完全可能。佛教修持方法的次第,即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引发神通(五眼六通)。

神通引发的原因分为四种:(一)报得:现世未经修行,生来就有(如灵童之类,系宿业所感),此属暂时性的。(二)修得:以一种法专修一种,有所成就,如修持密法。(三)依得:凭外业的助力,如神鬼妖等,此不究竟。(四)证得:罗汉、菩萨、佛陀在见性和经过修行,断惑证真而成就,究竟可靠,由戒定慧引发的神通即属此类。

特异功能事实在近年来不断发现,如耳能辨字,手能在空中招物,意念致动,肉眼远视等。前数年美苏曾竞相利用特异功能为军事服务,到处找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利用“千里眼”、“意念力”窥查刺探对方军事情报等,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见1989年8月5日重庆日报《国际副刊》,新华书店出版有专册报导)

中国科学权威钱学森先生,就承认有特异功能,并提倡研究思维科学,人体科学。以探索人体奥秘。这项事业成功,科学界必将发生革命,对宇宙人生会建立起新的正确的观点。

三、佛陀的经典——圣言量

佛教认识真理根据现量、比量;佛教徒绝对信仰的还有圣言量。

佛教徒信仰圣言量,并不如张先生所说:“信佛所说,就会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

何谓圣言量:圣者正也,与正理相合名为圣。圣者(佛陀)之所说,谓之圣言,信徒据圣言衡量是非,量度真理,作为认识事物的标准,名圣言量,依《阿毗达磨集异门论》说,有四圣言:

(一)言不见为不见,(二)言不闻为不闻,(三)言不觉为不觉,(四)言不知为不知。因此,圣者之言,是见言见、闻言闻、觉言觉、知言知。

《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圣言量,是人天眼目,指路明灯。它为苦恼众生指出了解脱的光明的道路,对此难遇的珍贵的法宝,应当虔诚的信受奉行。

圣言量,系根据佛陀圣智所证之境而流露。何谓圣智?意即圣者的智慧,可分为二:(一)根本智,登地菩萨至入心见道位,始证得根本智,也叫无分别智或正智,此智生起时,亲证真如即圆成实性。此时,智与如都离“能、所取”二相,二者平等。(二)后得智,根本智生起后,即依根本智起后得智。登地后,入心中的解脱道在一刹那间证得根本智,随后证得有分别的净分依他起,普遍分别一切法的自相、共相,了达依他如幻,无有迷谬,由登地至佛果,破二取,断二障,证二空,圆满根本智,亲证诸法实相。因悲愿故,依后得智建立言教,开示众生,使悟入佛之知见,离苦得乐。

圣智所行境:真如、法性、实相等,是广大甚深的微妙境界,超越时空,非常人所可思议。试问,至高的德性和智慧,你能以普通物质的工具(度量衡)来衡量吗?用科学仪器的大镜子、小镜子或数学和方程式,同样是不能看到和衡量到的。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欧风东渐,研究佛学者一部分人以进化论的观点对待佛学,于是严格“考证”历史,辨别真伪,有人认为“大乘非佛说”的,有主张“《楞严经》、《起信论》是伪造的”,有认为“马鸣菩萨并无其人”的,有认为“释迦佛是老比丘,放光现瑞都是假”的,当然,因果轮回、神通等,他们认为都是神话,不可信。这一派人,沐浴了欧风美雨,穿着时髦西装,戴着黑色眼镜,持着西洋棍,自可以A、B、C、D的说一大番,这批“科学者”自命为研究佛学,而对佛学的根本经典却并未深究,对佛教的修养正见与德行并不感兴趣,夸夸其谈,自误误人,呜乎休矣。

我同意并尊重这样的见地:

只从学术立场上来讲哲学,是不够的,佛教毕竟不只是一种哲学,而且是一种宗教(注:非信奉神权的宗教,佛教以自觉之圣智为宗,由自觉而施觉他之妙教为教),是一种实践、一种生活,我们应关心的不只是客观学术的建立,而且更关心如何把学术与生活连结起来。研究释迦的生命与本怀,而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一些慈悲,表现一些大雄无畏,则学术与生活脱节。学术与生活脱节,则学术的价值难以肯定。当我们问何以要作如是如是的学术活动时,必会茫无头绪,不知如何作答,不少日本与西方的佛学家,在某一方面是“学术权威”,但在实际生活上,却是一个平凡的人,并无佛的味道。是否对佛教有真正了解,这确是可疑的。(见香港出版《内明》l990年89期)

释迦佛为开导愚盲,指引迷津,本大悲、大智胸怀,结合世出世间真理,根据四悉檀义演说经教。悉檀,梵语,华译成就义,谓以此四法成就众生之佛道,或译“集施”,谓以此普施众生。

四悉檀:(一)世间悉檀,顺于世间真理,风俗习惯等。(二)为人悉檀,引人止恶行善,淑世善民。(三)对治悉檀,应病予药,祛除烦恼,顺解脱道。(四)第一义悉檀,示中道理,契悟实相。

佛教教理,五乘共法,明因缘生法之理;三乘共法,明四谛、三法印;大乘不共法,明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诸法毕竟空、法界无障碍。世出世间,大小显密,非常圆融。因机施教,随顺众生。此中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化除矛盾,无往不通。但基本教义,是由佛陀性海中流出,系亘古不变的真理,不因时间、地域而变异。

《佛遗教经》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

这段经文,说明佛说的四谛是真理,世界可变,真理不变。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包括世间出世间,因果道理,修行方法,解脱之道。作为信徒,应坚定信仰,不能怀疑动摇。

四、西方净土问题

根据释迦佛在大乘经演说的,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佛的华藏净土等,此处只讲西方净土。

张先生怀疑禅宗史实、高僧大德传记、神通感应……也怀疑西方净土的存在问题、念佛生西问题。他提出:“真有所谓净土吗?如果有,在哪里?只是念念叨叨就能到那里去吗?”

关于净土宗的经论和后人著述颇多,许多持净土法门获益者也不少,净土信仰者较普遍,但也有不少误解者和持反对态度的人。

佛法是净化心灵之学,主张“万法唯心”。《观无量寿经》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佛法的精髓。有杂染心即有五浊世界,有净心即有清净世界。心力周遍,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福自我求,祸自我作,善恶境遇,全由心造。

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强大,加上修行者和净业为因,故有依正庄严的西方净土的建立。

净土在哪里?《阿弥陀经》明明指出:“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按照现代天文学讲:现已发现一亿个银河系,每一个银河系有一千二百个恒星,一个恒星即一个太阳系,为一个世界。佛典讲每一日月之所照合为一个世界,合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按照此推算,距此十万亿的西方净土,当在若干银河系以外。现在的宇宙飞船只能达到月球(距地球三十七万公里),尚不能到达土星、火星,更不能飞越此恒星系以外,故用现有的宇宙飞船决不能探查净土。但天文学证明,有20%以上的星球存在着生命。这些生命以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存着,其中有较高智慧的生物。近年来各地发现的“飞碟”,虽还不明确,但根据迹象,证明其他星球是有生物的。

我们信仰科学,更信佛的圣言真实不虚。相信用心力、神通力、感应力(佛力加持),是可以达到净土的。

在一切修行法门中,念佛法门是最殊胜、最方便的,凭佛号清净心地,扫除妄念,增强心力。此心与佛心相应,眼前可证得轻安的受用,将来往生西方。“念念叨叨”不断“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弥陀疏钞》)此种修持,有何不好?

《华严》、《法华》,诸大乘经是崇尚净土的,印度的龙树、马鸣、世亲诸大士,中国的慧远、善导、永明、莲池、印光等大师,是宣扬净土的。从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到十三祖印光大师,由念佛各有证境,均载在传记。近代以来,许多僧尼和居士念佛生西事实:如预知时至,天乐盈空,异香满室,火化后出现灵骨舍利等,此为一般人所无的客观事实,不能一概归为“神话”。

赵朴初老居士曾说:“净土教义的核心是对人生给予终极的关怀,在生命的归宿上安顿人生。与此同时,净土教义也毫不忽视对现实人生依正二报的改善与转变。”“发扬佛教重视社会,改善现实人生依正二报的积极精神,应是我们佛弟子共同的责任。”(1990年5月23日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的讲话,载于《法音》)

《观无量寿经》指示念佛人修三福业,既是往生净土的因缘,又是建设人间佛教,对国家安定、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积极因素。

五、结束语

佛法广大,禅理深微,以浅显易解的科学常识解释,促进人们生活上的修养,增加高尚融会的乐趣,未尝不可。“搬柴运水,无非佛事”,于平常心中见道,这是禅宗的旨趣。但禅贵修持,不在空谈。专凭言论,不能了悟禅理;更不能以崇尚物质的科学观点代替禅学。

曲解佛理,忽视或否定对三宝、因果感应、神通的信仰在当代“环境污染,战争恐怖,道德沦丧,犯罪率高”的世界现状下,确是火上加薪,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兹摘引太虚大师之《环游记,在伦敦之讲演》的几段语录,以作本文结束。

(一)论禅宗:

“禅,以达摩西来的启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而直证释迦未开口说法前的觉源心海,打开的自心彻天彻地的大光明藏,佛心自心印合无间,与佛一般无二的圆明,体现了法界诸实相,即身便成了与佛无二的真觉者。然后运用一切方土的俗言雅语,乃至全宇宙的事事物物,活泼泼地以表现指示其悟境于世人,使世人各各皆直证佛陀的心境,此为佛学的核心,亦为中国佛学之骨髓。”

(二)论净土:

“一切法门,其最易行最有把握而成效最速者,则惟净土法门。净土者,清净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极乐世界也。发愿往生,是发菩提心为因也。勤修净业,普愿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是大悲为根本也。还入娑婆,度生不息,是方便为究竟也,圣心念佛,三业清净,一声佛号,十善具矣;一声佛号,六度备矣。”

(三)论救世:

“因物质文明,而尘欲之贪求愈甚,则其缺陷也越多。因科学发达,而杀人之器物愈精,则痛苦也愈深。科学万能,既失所凭借、强权武力,徒逞其妄痴。欲发挥救世之真精神,而为人群安身立命之坦途,则惟仰赖于东亚之佛教。”

(载于《台州佛教》)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网站备案]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