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佛门人物网!

微博 微信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当代佛教网大德开示,欢迎浏览,欢迎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传印法师

《净土决疑论》讲记 七
出处:当代佛教    上传时间:2011-10-07 12:25:32    点击次数:

 《净土决疑论》讲记(七)
释印光造论释传印讲记

  C、引祖录痛陈盲禅大害
  【论文】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何不依“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汝谓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不知禅家酬机之言,名为机锋,名为转语,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不知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一向但噇酒糟、逐土块,有甚了期?吾出家三十余年,“漱口”、“佛不喜闻”之言,则众口同宣,至于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绝未闻一人说一句者。夫言出一口,既以彼为实为可依,则此亦是实是可依,何受损者即依,得益者即违?一依一违,自相矛盾。夫赵州所言,总归本分。“佛不喜闻”与“念佛”等,皆属转语。若能直下识得自心,方知赵州道越常情,语出格外,当孜孜念佛,唯日不足矣。倘不能亲见赵州,则宁可以念佛为修持,不可依拨佛为把柄。依念佛,则即生便出轮回,将来定成佛道;依拨佛,则谤佛谤法谤僧,现生则罪业山积,福慧冰消,命终则永堕阿鼻,长劫受苦。其利害得失,奚啻天渊。总之,今人率皆福薄慧浅、业重障深,于得益者,皆若罔闻;于受损者,全身顶戴(原注:得益受损,且约未悟错会说,非古德所说之法,有益有损也)。诸师酬机之言,悉皆如是,不劳备释。
  赵州禅师(778-897),道场即今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住持,由吉林敦化正觉寺佛性(尼)法师(时住美国纽约正觉寺)及香港旭日集团杨钊居士为主要檀越,于残塔、古柏的遗址上恢复起来,琳宫梵宇,规模宏大,被当地誉为“赵县小故宫”。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偕夫人两度莅寺参访,现由净慧长老高足明海法师住持。
  1992年,由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为签题的《赵州禅师语录》重印出版。《赵州禅师语录》共收语录525条,另有类似语录性质的“赵州真际禅师行状”21条。通过这些珍贵文献,概可窥知赵州从谂祖师的全貌,是即以事显理、理寓于事的日常生活情态。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其时,赵州禅师也行脚来过云居山真如寺(时称龙昌禅院),与道膺禅师切磋禅法。真如寺至今留有“赵州关”遗迹,如清初住持云居山真如寺的晦山戒显禅师的《咏云居》诗曰:
云居端的胜人间,剥啄无闻日月闲。
峰顶涌来天上地,湖心收尽水中山。
五龙飞吼匡庐瀑,双塔高浮雁荡湾。
更看平畴绕烟寺,农歌声出赵州关。
  赵州禅师又曾行脚到浙江天台山,与寒山、拾得二大士相见。因天台古时曾是五百罗汉应化之所,他们以“五百罗汉”为话题,谓是“牛迹”,留下千古公案。赵州禅师初为沙弥参见南泉普愿禅师时,问答之际,便已经崭露出非凡的机用[1]。唐大中十一年(857),从谂禅师应请住持赵州观音禅院(今柏林禅寺),经四十年间,道播寰区,德崇天下。他平生亲历唐代的十代十一帝[2],“四海共称古佛,十朝享誉宗师”,在我国佛教禅宗史上的地位,如泰山北斗。他的日常生活,一举一动,开言吐语,无非是他亲证的第一义谛的现量境界,因此,均被学人记录,奉为参禅办道的圭皋。
  令人遗憾的是,吾人凡夫,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假合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不了念即无念、生即无生,总在缘虑、分别中讨生活,错认佛祖消息,不能直下承当,结果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赵州禅师语录》第385条为:“师示众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第386条便是:“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师云:‘佛!佛!’”第321条:“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将什么报答?’师云:‘念佛。’云:‘贫子也解念佛。’师云:‘唤侍者将一钱与伊。’”由此则语录可知,自唐初善导大师(613-681)向群众普及称名念佛以来,早有将钱诱人念佛的做法。前一则语录,学人问赵州如何为人,赵州连答两个“佛”字,可见这是本来现成、家常便饭的事情,充分显示出赵州禅师的日常生活境界,自利利人,无时无事不与佛合。次则语录谓受大王供养,以何报答。当时投拜赵州禅师座下称弟子的大王有二人:一为赵王,一为燕王。二人皆为唐朝时镇守燕(幽州)赵(河北)地方的藩王,皆信仰赵州禅师,五体投地,毕恭毕敬,为大檀越,护持法门。如《语录》第439条记:“师因在室坐禅次,主事报云:‘大王来礼拜。’大王礼拜了,左右问:‘列土王来,为什么不起?’师云:‘你不会(不会即不知道、不晓得)老僧这里,下等人来,出三门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大王欢喜,再三请入内(藩镇官邸)供养。”由此可见赵州禅师道风骨格,使我们受到启示。
  “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这句话,其实在《赵州禅师语录》中是没有的,有关的其他传记中也没有,很可能是以后的人但图滑口快意添了这么一句。这类话语,如同童谣一样,非常容易传开,便连前句“佛字吾不喜闻”一起,认作是赵州禅师所说。因需“漱口三日”,竟然发展到后来若是听到有人在禅堂里念了一句佛,便罚他挑水来洗禅堂。如是畸态,龙象何望!
  《赵州禅师语录》第269条:“问:‘诸佛还有师也无?’师云:‘有。’云:‘如何是诸佛师?’师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语录》中还有第128条:“赵州示众云:‘不得闲过,念佛、念法。’”第353条:“问:‘从上至今,不忘的人如何?’师云:‘不可得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禅师开示,有“的实商量”,有“机锋转语”,前者即一般开导,如教人“不得闲过,应念佛、念法”等。溯自六祖慧能大师以来,禅道大盛于天下,南岳怀让禅师、青原行思禅师接引学人便多用机锋转语,以淬炼和勘验学人的功夫及其见地之真伪。所以论文说:“禅家酬机之言,名为机锋,名为转语,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例如,赵州禅师问二位新到来的云水僧:“曾经到过此间否?”一人答:“不曾到。”赵州云:“吃茶去!”又问另一人,答云:“曾到。”赵州云:“吃茶去!”院主(应为监院、当家师)问:“和尚!不曾到的教他吃茶去,且不说;曾到的为什么教他吃茶去?”赵州说:“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语录》第459条)如是禅的玄机,尽在生活中,不会者则对面千里了。
  又,《语录》第494条记:“赵州正在看经(请注意:大禅师也看经),侍者沙弥文远入来,师乃将经侧示之,沙弥乃出去。师随后把住,问:‘速道!速道!’文远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师便归方丈。”(以上《赵州禅师语录》,据赵县柏林禅寺刊印1992年版)请问,此中有何玄机?诚恐不是一般人以常识性的思维之所能及。
  所以,如论文说:“不知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一向但噇酒糟、逐土块,有甚了期?”参禅要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便是须先起疑情,心心念念欲解此疑,因而参究。若是真正起了疑情的参禅者,其功夫是欲罢不能,必欲追至山穷水尽,弄个水落石出。如蕅益大师20岁时,诠《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乃大悟孔颜心法,这尚属小焉者也。23岁,听讲《楞严经》卷六,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于是顿起疑情,所谓世界在于空,空则生于大觉,遂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疑不能解,疑情转增,遂至闷绝无措。然昏散最重,功夫不能成片,因而决意出家,好歹要体究这一大事。24岁,从雪岭师剃度,命名智旭。参究中阴入胎,念起受生,纵令速觉,如何得脱?时有古德法师问云:“汝谓只今此身,果从受胎时得来者耶?”闻此语,不能分晓,而汗流浃背,遂往径山参禅。次年(25岁)夏,逼拶功极,功夫落堂,身心世界忽皆销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从父母生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旋自觉悟,解发非为圣证,故绝不语一人。久之,则胸次空空,不复留一字脚矣。(《灵峰宗论》卷首《自传》,莆田广化寺版第2页)请看,这是何等的大人境界!这才是“返照回光,叩己而参”的样子!凡历代传灯诸师,虽经历不同,而返照回光、叩己而参的作略都是一致的,详观《灯录》、《会元》诸书可知。
  噇酒糟汉[3]:语出黄檗希运禅师,呵斥执机锋转语为实法、依言生解、虚妄卜度的愚笨禅者,喻如弃其精华,取其糟粕。逐土块,意亦同此,喻如痴犬将土块认作馍馍(馒头)之类的食物去追逐之。如蕅益大师曰:
  宗者无言之教,教者有言之宗,至言也。三藏十二部,默契之皆宗也。既无言矣,安得谓之教?千七百则公案,举扬之皆教也。既有言矣,安得谓之宗?故不以说证分宗教,第以门庭施设(分宗教)者,噇糟汉也。(《灵峰宗论·卷第四之三·梵室偶谈》,莆田广化寺版第350页)
  蕅益大师不仅明示了禅教的定义,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作噇酒糟汉。一般人总爱犯好高骛远的毛病,总想投机取巧,不肯老实死心塌地做功夫,结果是适得其反,种种弊病都出现了,总因根机陋劣、智慧浅薄而不自量的缘故。论文中“倘不能亲见赵州”,意为如果彻悟自心不能同赵州禅师一样,非指亲见其人,是指亲见赵州之道。倘能如是,则何幸如之!既不能如是,则切勿歧途自误,还是老实念佛,功不唐捐。如彻悟禅师曰:
一句弥陀,白牛驾劲,其疾如风,行步平正。
一句弥陀,开般若门,十虚万法,一口平吞。
一句弥陀,华屋门开,从者里入,快随我来。
一句弥陀,入王三昧,似地均擎,如天普盖。
(《梦东禅师遗集》,台北版第72页)  
  5、结征:以子之矛,破子之盾
  (1)初征祖语(六祖、赵州语)可凭
  【论文】汝谓诸祖诚言,断可依凭,何不依百丈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乎?又何不依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悉回向往生净土乎?将谓百丈唯令死者往生,不令生者求生乎?又何不依西天第十四祖龙树菩萨,如来预记往生,龙宫诵出《华严》,广造诸论,偏赞西方,如《毗婆沙论》,称为易行疾至之道乎?又何不依第十二祖马鸣菩萨,于《起信论》末后,示最胜方便,令人念佛求生西方,常侍弥陀,永不退转乎?又何不依二祖阿难、初祖迦叶,结集三藏与净土诸经乎?倘净土不足为法,有害于世,彼何不知好歹,贻后世以罪薮乎?又诸大乘经,皆赞净土,而小乘经则无一字言及,将谓诸大乘经,不足为法乎?又佛说《弥陀经》时,六方恒河沙数诸佛,悉皆出广长舌劝信此经,将谓六方诸佛,亦贻人以罪薮乎?
  百丈,即怀海禅师。六祖慧能传南岳怀让,让传马祖道一,一传百丈怀海,是为六祖下第四世,达摩下第九世,道场在江西省奉新县百丈山,以山名称祖师,表示尊崇。百丈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家风。佛法由印度传入中国汉地,由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其中有《丛林二十要则》[4],要则的第二条即为“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可见古德的法眼,是何等地圆明。
  祈祷病僧,化送亡僧的规则,载在百丈禅师制定的《丛林清规》中。祈祷病僧,是祈求病重垂危者,若寿命未到,即请阿弥陀佛加被解除病苦;若是寿命已到,即乞佛垂慈接引,往生净土。化送亡僧可知。
  传流至今的《百丈清规》,经过历代修订,结合丛林规范,愈益完善。如《敕修百丈清规》卷六规定,寺中若僧病危,大众师应集体为之念诵,也就是现今所谓临终助念。文云:“如病重为十念阿弥陀佛,念时先白赞。”(即从“阿弥陀佛身金色”赞佛偈开始)又云(作者按:应是僧值或维那师对大众宣布):“今晨则为在病比丘某甲,释多生之怨对,忏累劫之愆尤,特运至诚,仰投清众,称扬圣号,荡涤深殃。仰凭尊众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百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各十声。”然后回向。(《卍续藏经》第63卷358页)
  《敕修百丈清规》规定,寺中若病僧或亡僧,应举全寺僧众之力,为之念诵、祈祷、忏愿,回向往生西方净土。若亡僧“来日出丧,隔日午后”便着手准备“大夜念诵”的“祭筵”佛事,住持率两序隆重致祭。《清规》云:“住持、两序上香毕,维那向灵龛启白曰:‘切以生死交谢,寒暑迭迁,其来也电击长空,其去也波停大海。是日则有新圆寂某甲上座,生缘既尽,大梦俄迁,了诸行之无常,乃寂灭而为乐。恭裒(音póu:集聚)大众,肃诣龛帏,诵诸圣之洪名,荐清魂于净土。’”接念往生净土的诸经咒。临荼毗时,则将“丧(灵龛)至涅槃台(化身窑处),知事烧香上茶,次住持上香,归位,维那出烧香,请住持秉炬佛事,直岁[5]问讯度火把,候举佛事毕(住持说法毕),维那向(灵)龛念诵云:‘是日则有新圆寂某甲上座,既随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荼毗。焚百年弘道之身,如一路涅槃之径。仰凭尊众,资助觉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上来称扬十念(称念十声),资助往生。惟愿:慧镜分辉,真风散彩;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尘心之垢。荼倾三奠,香爇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圣众。’”(《敕修百丈清规》卷七,《卍续藏经》第63卷359、360页)
  大众助念“令死者往生”,这一举动的本身,可以证明:必须当有生之年、在世之日,在平常日子的修行办道生涯中,要具足深信切愿,或禅观,或念佛,或作一切功德,悉皆回向西方,求生净土。如论文前节所明:“自古迄今,所有禅教律丛林,无不朝暮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近阅西藏大德索达吉堪布所著《密宗与净土》一文,颇令人受益,兹介绍如次。
  又有人认为密宗与净土宗如同水火,互不相容,若选学一种则必须舍弃另一种。
  须知其实密宗中也同样包含了净土宗,在法王如意宝的《文殊大圆满》、无垢光尊者的《四心滴》等众多大圆满法中,都有具体的往生极乐世界的修法,密宗中还有破瓦捷径往生法。伏藏大师列绕朗巴等大成就者的著作中就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净土灌顶与修法仪轨,噶举派的恰美仁波切等许多密宗行者临终时也都往生极乐净土,宁玛派大祖师麦彭仁波切专门造了《净土教言》来论述极乐的殊胜,劝导世人往生极乐。宗喀巴大师、恰美仁波切以及麦彭仁波切都造了《极乐愿文》。如今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显密并弘,平时一再强调弟子们应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以自己发愿往生而为表率。法王指出,修密法者必须同时兼修净土,修大圆满的人应在大圆满的基础上往生西方,既可确保往生,了生脱死,同时又可获得极高品位;并倡导每位弟子念满100万阿弥陀佛名号及30万阿弥陀佛心咒,对圆满这两个数目的弟子,法王以其加持力保证他们即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每年秋季,五明佛学院都要举行往生极乐大法会,促成广大众生的往生顺缘。如果我们各宗各派的弘法大德,都能这样显密圆融,不取此舍彼,那该有多好!往昔大德如诺那上师说:“修任何本尊,皆必须兼修西方净土。”贡噶呼图克图也说过:“往生极乐世界即是密宗的即身成佛。”此句的密意为宣说显宗的往生净土与密宗的即身成佛互不相违之义。《净土资粮》云:“净土宗及密宗均为果教,从果起修,故称易行道。”及“就我所见,两者咸为无上殊胜究竟方便妙法,行者只需发菩提心,随修一门,皆有所成。”
  有人在弘扬净土宗的同时,对密宗多有轻毁,甚至说有多少愚昧的人被密宗骗了。此非诽谤,还有什么能算作是诽谤?此不但诽谤了宣说密法的佛陀与无量的密续,也诽谤了从极喜金刚到莲花生大师、米勒日巴、宗喀巴大师等所有大成就者。《无量寿经》指出,往生极乐的条件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诽谤正法之人无缘往生极乐,如此弘扬佛法,是将人引向净土还是引向地狱?诚请三思。(摘自《菩提心》2007年第2期)
  由此可知,求生净土往生西方,实为天下一切显密诸宗修行人的总归宿。所谓:天上群星皆拱北,人间无水不朝东;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西天第十四祖龙树菩萨,南印度人。西天,即印度,亦称天竺。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传佛心印,是为西天初祖,传至第十四祖即龙树菩萨,当为公元150-250年间出世。
  如来预记往生经文,见元魏·菩提流支译的《大乘入楞伽经》。此译共有十卷,其卷九之总品偈颂云:
如来灭度后,未来当有人。大慧汝谛听,人有持我法。
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
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大正藏》第16卷569页上)  
  龙树菩萨于龙宫诵出《华严经》,为略卷本,以上、中卷数量巨大,非是阎浮提世人所堪受持者。略卷梵本传来中国,凡三译,如前述。
  龙宫,位于东印度今奥里萨省,其地名曰福城,或福生城(Bhadraka,菩陀洛伽),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出发点。公元七世纪,唐玄奘法师(600-664)西游印度,来到过这里。法师所述《大唐西域记》卷十记:“乌荼国周七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国西南境大山中,有补涩波祇厘僧伽蓝。其石窣堵波极多灵异,或至斋日,时烛光明。故诸净信,远近咸会,持妙花盖,竞修供养。承露盘下,覆钵势上,以华盖笴(音gǎn),置之便住,若磁石之吸针也。此西北山伽蓝中有窣堵波,所异同前。此二窣堵波者,神鬼所建灵奇若斯。”(《大正藏》第51卷928页下)乌荼国,位于印度奥里萨省北部,首都即今布巴斯瓦尔(Bhubaneswar)市以南七英里(4.347公里)处陀武里(Dhauli)村,其处临近东海岸孟加拉湾。补涩波祇厘(Pushpagiri),译曰“花山”,这里是阿西斯(Assis)山脉中的优陀延山(Udayagiri),为山脉濒于海岸的极东处。“优陀延”意为“日出处”,即《华严经》中“补涩波耆梨”的大塔庙处,也就是《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福城东的“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处,据印顺法师(1906-2005)考证,即龙树菩萨得《华严经》处的菩陀洛伽(Bhadraka)[6]。菩陀洛伽,梵语Bhanyakara-nagara,晋·佛陀跋陀罗译作“觉城”(六十《华严》),唐·实叉难陀译作“福城”(八十《华严》),唐·般若译作“福生城”(四十《华严》),位于摩诃纳底河北岸、佳吉普尔(Jajpur)市北边附近地方。《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本经的归宗结顶,已如前说。  (待续)  

  【注 释】
  [1]赵州从谂禅师,俗姓郝,曹州郝乡人,童稚于本州岛岛扈通院从师披剃,未纳戒便抵池阳,参南泉。值泉偃息(于方丈床上卧着)而问曰:“近离甚么处?”师曰:“瑞像。”(按:瑞像为寺院名)泉曰:“还见瑞像么?”(禅机之语)师曰:“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泉便起坐,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沙弥。”泉曰:“哪个是你主?”师近前躬身曰:“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候万福。”泉器之,许其入室。他日问泉曰:“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邪?”师于言下悟理。(《五灯会元》卷四,中华书局1984年10月版198-199页)
  [2]赵州从谂禅师寿120岁,经历唐朝十代十一个皇帝: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在位不足八个月,故未计代)、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音xuān)、昭宗李晔。(《中国历史年表》)
  [3]噇酒糟汉:黄檗示众云:“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恁么行脚,何处有今日?汝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时有僧问:“只如诸方,现今出世,匡徒领众,为什么却道无禅师?”师云:“不道无禅,只道无师。”后沩山举此因缘问仰山云:“意作么生?”仰山云:“鹅王择乳,素非鸭类。”沩山云:“此实难辨。”(《碧岩录》卷十一)噇(chuáng):无节制地吃喝。
  [4]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5]直岁:属东序知事,职掌一切作务。凡殿堂、寮舍之损漏者,常加整葺。动用什物,常阅其数。役作人力,稽其工程,黜其游惰。火烛盗贼,巡护防警。差拨使令,赏罚惟当。并宜公勤,劳逸必均。(《敕修百丈清规》卷四,《卍续藏经》第63卷343页)
  [6]菩陀洛伽:浙江定海的菩陀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皆依此经此处为根据而宏开圣境道场。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网站备案]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