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佛门人物网!

微博 微信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当代佛教网大德开示,欢迎浏览,欢迎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嘉瓦仁波切

菩提道次第广论 十八天教授 第二部分 道前基础 暇满
出处:当代佛教    上传时间:2011-10-14 23:25:51    点击次数:
暇满

今应显示如前所说如理依止善知识之弟子,尊重应当如何引导之次第。

第二、依巳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初中分三:一、正明暇满,二、思其义大,三、思惟难得。初中分二:一、闲暇,二、圆满。今初

如《摄功德宝》云:「由戒断诸畜趣体,及八无暇常得暇。」谓离八无暇即是其暇,八无暇者,如《亲友书》云:「执邪倒见,生傍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此复若无四众游行,是谓边地。愚哑缺耳,断支节等,名根不具。妄执无有前世后世、业果、三宝,是邪见者。无佛出世,名无佛教。四中初二及最后者,不能了解应取应舍,第三不能信解正法。三恶趣者,极难发生修法之心,设少生起,亦因苦逼不能修行。长寿天者,《亲友书释》中说是无想及无色天,《八无暇论》中,亦说常为欲事散乱诸欲界天。无想天者,《对法》中说︰于第四静虑广果天中,处于一分,如聚落外阿兰若处。除初生时及临没时,余心心所,现行皆灭,住多大劫。无色圣人非是无暇,故是生彼诸异生类,以无善根修解脱道,故是无暇。恒散欲天,亦复如是,故说彼等亦名无暇。如《亲友书释》云:「此八处中,以无闲暇,修作善品,故名无暇。」

闲暇,是指有多余的时间能够修法。为了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或者能力学习佛法,我们必须要远离八种无暇修法的过患,远离八无暇,就属于暇满。

什么是八无暇呢?如《亲友书》中有说。第一是邪见,这是最主要的过患。邪见有很多种,有增益的邪见、减损的邪见或是毁谤的邪见。在此最主要讲的是减损邪见,否定前后世、业果、三宝等,一旦有此邪见,修学佛法的基础就完全没有了。

第二是生畜生道,第三是饿鬼,第四是在地狱。如果是生在三恶道的话,很难发起向上求学的心,即使稍微有想要学法的心,“亦因苦逼不能修行”,因为太苦了,无法修学。

第五是无佛教,最主要是说没有佛出世的时段。没有佛所留下来的圣言经典,属于无佛教的随顺。以现在来讲的话,当然佛已经示现涅槃了,可是我们并没有无佛教的过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佛教的随顺,所以就等于有佛教,而不是无佛教。什么叫有佛教的随顺呢?就是有佛所说的圣言经典,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虽然没有佛在世,但也等于佛在世,因为佛在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说法。

第六生边地。有四众弟子的地方就是佛教的中心点,是佛教盛行的地方,没有四众弟子的地方就是佛教所说的边地。虽然没有四众弟子,但是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有一起修学善法的法友,那就是无边地的一种随顺。生为边地,没有善知识,连善法友都没有,一个人是没有办法修行的。

第七不具根。就是“愚、哑、缺耳、断支节等名根不具”。如果耳朵听不到圣言,眼睛又无法阅读经典,加上天生智障无法思考等等,要想了解法义是很困难的,没有办法以智慧去作法义的取舍。

第八长寿天。《亲友书释》里面说是无想天及无色天。宗喀巴大师对无想天的长寿天人作了解释:第四静虑天也即四禅天有很多天,广果天里面有个聚落,聚落外有个非常寂静的地方,称之为阿兰若,阿兰若是梵文寂静的、无有喧哗的地方。这里的天人只有两种想法:出生以及死亡的时候,会有“我生了”、“我死了”的想法,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想法,不会再有任何的心和心所的现行或说呈现,寿命非常长,一住就住很多大劫。长寿天也包括无色界的天人,就是在无色界里面的非想非非想天等。宗喀巴大师非常详细地解说,并不是所有无色天的天人都属长寿天,因为有小乘圣人会生在无色界,所以“无色圣人非是无暇”,已经获得圣者果位者,怎能说他没有时间修法呢?这是种特殊情况。除了无色界圣人,生在无色界或说无色天的凡夫,没有善根可修解脱道,所以说是无暇。“异生”,就是没有获得圣果的凡夫,他们根本没有因缘可以接触到圣教。无色界,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声音,没有任何的色法。还有另外一种长寿天的解释,《八无暇论》里面说到,一些欲界的天人,时常沉浸在五欲中过分地享受,心贪着五欲而散乱,没有时间学法,也属长寿天。

第二圆满分二:五自圆满者,如云:「人,生中,根具,业未倒,信处。」言生中者,谓能生于四众弟子所游之地。诸根具者,谓非騃哑,支节眼耳皆悉圆具。业未倒者,谓未自作或教他作无间之罪。信依处者,谓信毗奈耶是世出世一切白法所生之处,毗奈耶者此通三藏。此五属于自身所摄,是修法缘,故名自满。五他圆满者,如云:「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愍。」言佛降世或出世者,谓经三大阿僧祗劫积集资粮,坐菩提座现正等觉。说正法者,谓若佛陀或彼声闻宣说正法。教法住世者,谓从成佛乃至未示入般涅槃胜义正法,可现修证未坏灭故。法住随转者,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他悲愍者,谓有施者,及诸施主与衣服等。此五属于他身所有,是修法缘,故名他满。《声闻地》中所说前四他圆满者,现在不具。然说正法,法教安住,随住法转,尚有随顺堪为具足。

  • 圆满可以分两者:五种的自圆满以及五种的他圆满。这也就是所谓的八暇十满,暇满殊胜的意思。

五种自圆满功德:第一,生于人道。第二,生在非边地的具有四众的地方。“生中”的“中”是指中央、中心,具有四众的地方,也就是佛教的中心。“四众”是指出家男女众、在家男女众。第三,根门具足。第四,业未倒。业未倒的意思是说,不是自己去造作或者是叫他人去造作无间罪。无间罪的业障非常重,如果自作或教他作任何无间罪的话,就会障碍修法圆满。第五,信依处,就是相信戒律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功德的根本。“毗奈耶”,一般指戒律,宗喀巴大师在此作了一个解释,说这里的毗奈耶并非只有律藏而已,也包括了经藏和论藏。所以补充说“毗奈耶者,此通三藏”,就是包括经、律、论三藏。上面所说的五种,最主要是由自己的因缘去促成修法的圆满,所以说是五种自圆满。

五种他圆满功德:第一,有佛降住。第二,佛亲自为我们转*轮。如果没有,随顺的话就是善知识为我们转*轮。纵使佛在世,可是众生因缘不具足的话,佛是不会说法的。同样,纵使善知识在世,可是善知识不说法的话,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听闻到教法的,所以要说正法。第三,教住。就是从佛示现成佛一直到未示现涅槃之前,佛亲自所传授的一切正法,一直到现在,所有的传承都无有间断地安住,内容必须要正确。“胜义正法”的“胜义”并非是胜义谛的胜义,而是讲真正的、没有错误的、无谬的意思。其随顺呢,就是从佛一直到自己的根本上师,传承无有间断,仍然具有教证二法。第四,法住随转。意思是说如同自己能无误了解教法般,也有能力使对正法相应的众生了解法义。如果有善知识,善知识也说法,而且所说的是正法,具有传承,可是这位善知识如果没有办法使他的弟子依由他的教授而相应于正法的话,那也是不行的。正圆满来讲的话,就是具有教证功德的佛能够使弟子也同样获得他所拥有的教证功德,透过他的教诫使他所度化的弟子也能够获得同样的功德。随顺来说,就是具有教证功德的善知识能够透过他的教授,对于他所度化的众生,也能让他们获得与自己相同的教证功德。第五,具悲愍。是说自己在行善法的时候,不需要为了自己的衣食住卧而担心,因为有施主有悲愍心,会促成我们修法的顺缘。以上所说的五种,是由他缘而去促成的圆满,所以说是五种他圆满。《声闻地论》有说到,前四者圆满,以正圆满来讲的话,因为我们现在并没有佛示现、转*轮等,所以不具。可是因为随顺具足,所以我们也能说具有五种他圆满。

第二思惟暇满利大者,为欲引发毕竟乐故,若未清净修习正法,仅为命存以来引乐除苦而劬劳者,旁生亦有,故虽生善趣,等同旁生。《弟子书》云:「犹如象儿为贪着,深阱边生数口草,欲得无成堕险坑,愿现世乐亦如是。」

总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行大乘道者,任随一身,不为完具,须得如前所说之身。

  • 如何思惟暇满义大呢?我们这个人身能够带来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利益,可是如果我们不为究竟的利益而去修学清净正法,只是为维持自己的性命图口饭吃的话,这跟畜生是没有两样的。因为畜生只要肚子填饱了能持续它的生命就足够了,它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在此说到“旁生亦有”,“旁生”就是畜生的意思。“故虽生善趣,等同旁生”,虽然我们现在投生于善趣,获得了人身,但是跟畜生道是没两样的。如同小象因为贪食陷阱旁的几口草,就不小心落入了猎人所设下的陷阱,如果我们只是贪着暂时的五欲安乐,因此就会损失很大的利益。我们要修学正法,尤其是要修学大乘教法,不是随便一种身体就可以的,必须要得到八暇十满的人身才行。

如《弟子书》云:「善逝道依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入胎经》亦云:「虽生人中,亦具如是无边众苦,然是胜处,经俱胝劫,亦难获得,诸天临没时诸余天云,愿汝生于安乐趣中,其乐趣者即是人趣。」诸天亦于此身为愿处故。又有欲天,昔人世时,由其修道习气深厚,堪为新证见谛之身,然上界身,则定无新得圣道者,如前所说,欲天亦多成无暇处,故于最初修道之身,人为第一。此复俱卢洲人,不堪为诸律仪所依,故赞三洲之身,其中尤以瞻部洲身,为所称叹。

投生于人道,虽也有很多的痛苦,但却是值得的,因为这是经好几劫的时间很难获得的。有些天人在临死的时候,会如此发愿:“愿我将来能够投生于善趣”,这里的“善趣”就是指人道,天人是以人身作为发愿对象的。有些天人依由前世在人道时修习善法,善的随眠习气非常深厚,如果此生还在人道,他可以在这一世获得见道。可是,因为投生于天界,没有对痛苦的体会,所以没有办法初次获得胜道。天界没有很强烈的痛苦,大都处于五欲的安乐享受之中,没有时间学法,时间都用来享受了。要生起胜道,必须要发起很强烈的出离心才有办法,从修法的角度来讲,人身是最好的修法工具。

人道又分四洲,北俱卢洲的人业障非常深厚,没有办法得到戒体,“故赞三洲之身”,所以赞叹除北俱卢洲以外的其他三洲。尤其是南瞻部洲,无上瑜伽部里面有说,唯有南瞻部洲的胎生具有六戒的人身才有办法即身成佛,所以在此说到“尤以瞻部洲身为所称叹”。

是故应当作是思惟:我今获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无果利?我若令此空无利者,更有何事较此自欺,较此愚蒙,而为重大?曾数驰奔诸恶趣等无暇险处,一次得脱,此若空耗仍还彼处者,我似无心,如被明咒之所蒙蔽。由此等门应数数修,如《圣勇》云:「得何能下种,度生死彼岸,妙菩提胜种,胜于如意珠,功德流诸人,谁令此无果?」

所以要如是思惟:我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个非常殊胜的修法工具,怎能不好好地善加利用,而让它白白空过?如果我不好好地利用这个人身,还有什么比这更愚蠢的事呢?随着业力,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几乎都是在恶趣里面轮转着,好不容易有一次机会我们获脱了,就像我们造了很多的业,好不容易有个善业躲在角落里,没有被嗔心给摧毁,我们才好不容易投身为人道。因为今天众多的因缘,突然间恶业增长、成熟,再次落入恶趣,这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如果我们不好好去利用这个难得人身,岂不是太可惜了吗?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还在浪费此生,不好好地去修学,那我到底还有没有心肝啊?难道我是被人下蛊了,所以才变得如此愚蠢吗?

如此数数思惟,好不容易在轮回的时候,能够种下一个度脱生死彼岸的妙菩提胜种,大悲心、菩提心的殊胜功德超胜于世间一切的如意珠宝,唯有人才有办法真正强烈生起,没有比人身更殊胜的工具,能够在轮回中作此大利啊。

《入行论》亦云:「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无余欺过此,亦无过此愚。若我解是义,愚故仍退屈,至临命终时,当起大忧恼。若难忍狱火,常烧我身者,粗猛恶作火,定当烧我心。难得利益地,由何偶获得,若我如有知,仍被引入狱,如受咒所蒙,我于此无心,何蒙我未知,我心有何物?」敦巴亦谓慬哦瓦云:「忆念已得暇满人身乎?」慬哦亦于每次修时必诵一遍《入中论》颂中「若时自在转顺住,设不于此自任持,堕险成他自在转,后以何事从彼出。」而为心要,应如是学。

在快死亡的时候,如果随着业力投身地狱,尤其是炎热地狱或是海枯地狱,随着业风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像,会看到自己活生生地被火焚烧,这是绝对有的。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要好好地为自己做准备,改天自己没有能力了,变成别人的掌中物时,再去想要逃脱或是想要去做些什么,已无法自主,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如其观待毕竟义大,如是观待现时亦然,谓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属圆满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办,此诸道理亦应思惟。如是观待若增上生,若决定胜,义大之身。若不昼夜殷勤励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坏,如至宝洲空手而返,后世亦当匮乏安乐,莫得暇身。若不得此,众苦续生,更有何事较此欺诳?应勤思惟,如《圣勇》云:「若众善富人,由无量劫得,愚故于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难忍忧恼室,如商至宝洲,空手返自家,无十善业道,后亦不能得,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乐?他欺无过此,无过此大愚。」如是思后,当发极大取心要欲。如《入行论》云:「与此工价已,令今作我利,于此无恩利,不应与一切。」又云:「由依人身筏,当度大苦流,此筏后难得,愚莫时中眠。」又如博朵瓦《喻法》中云:「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应如是思,发起摄取心要欲乐。

纵使投身人道了,如果没有教法,完全听闻不到佛法的声音,就像是黑暗骑,没有办法知道脱离生死苦海的方法;纵使佛陀的教法在世,可是如果我们投身在完全听不到教法的地方,那也麻烦;好不容易投身在可以听到教法的地方,但自己本身根门不具的缘故,所以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更麻烦的是还有智障,根本没有办法去思考;再即使是投身在具有正法的背景下,家庭具有佛法的传统习俗,可是自己如果心生邪见,认为我们没有前后世、没有因果,那根本是没有基础可以学习佛法的。可是,还好,我们不是投身于一个完全黑暗没有佛法的时代,教法还安住在这世间,我们现在可以听闻到教法,五根都具足,可以听到、看到,得到正法的滋润,也有智慧去思惟,没有否定前世后世、否定因果的邪见,今天我们非常地幸运,没有学习佛法的这些违缘。透过种种的思惟,我们真的应该庆幸自己,能够遇到这么好的教法。既然在这一生好不容易内外因缘聚合,让我们知道有如此殊胜的传承和教法,我们就要好好地去利用它,不然真的是太可惜太可惜了!

有了这个暇满人身,我们不只是要成办今世、后世、再后世的利益,甚至于解脱生死,不只是要解脱自己的生死,也要成办他人解脱生死的利益。人身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过去天竺的这些大师,像是龙树父子、无着兄弟等,像是藏传的这些传承上师、大成就者,比如密勒日巴,他们所得到的人身和我们现在的人身是一样的,都是母亲胎里所生,都是五大和合的,没有任何的差别,所听闻的教法是一样的,所获得的传承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成就而我们没有?只是自己愿不愿意下决心去努力而已,我们这个人身的力量是绝对不可以小觑的啊,绝对可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来成办有利益的事情。

如同敦珠顿贝晋美宁波曾经有说到:“应做人身如意宝,不做人身灾祸源”。人的智慧确实不可思议,比起其他的动物或者生命体的话,人的智慧可以发挥到无限,不只是可以对自己也对其他人都带来无比的帮助,不只是让今世活得更有意义,也能够让后世铺上安乐之路,从究竟的角度来讲,能够圆满自他二利,我们的人身绝对有这样的能力去做到。可是,相反的,如果要去伤害别人的话,没有比人更糟糕、更有破坏力了,那真的是灾祸之源。从地球有生物形成一直到现在,天空飞的、海里游的动物有多少,但都没有比人更能破坏这世界。从历史来看,我们大家就都心知肚明。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我们人的智慧,它的力量真的是非常非常强大。只是,要看我们往哪个方向去走,是行善还是行恶。如果我们投生于人道,却不好好地去行善的话,那还不如不要投生人道的好,造那么多恶业做什么?用我们好不容易得到的人身来制造恶业,那真的是太可惜了。我们应很诚恳地问问自己:从出生一直到现在,我吃了多少饭、穿了多少件衣服,我到底有没有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最好不过了。如果没有,那得好好地把握现在的时机,不要再浪费时间了。因为人身不是一次再一次很容易获得的,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既然投生人道,知道善恶是非,我们就要好好策励自己,下定决心努力去修行善法,如果我们吃饭、穿衣只是为了维持生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仔细地去思惟吧。

博朵瓦在这里说到了种种稀有珍贵的比喻。“梅乌”是藏文,是一种糌粑所作的糕,所以这里叫作“梅乌食”。“骑野马”并非是指一般的马,而是指盰(1),是一种看起来有点像驴但并非是驴的动物名称。

第三思惟极难得者,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善趣者,如爪上尘。从二善趣死生恶趣者,如大地土,从彼没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尘。」故从善趣恶趣二俱难得,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难得?

《事教》中说到,我们从恶趣中死后再转为恶趣,如同大地的沙土一样的多;可是从恶趣死后到善趣,如同爪上的灰尘一样的少。同样的,从人天的善趣死了之后投往到恶趣,如同大地的沙土一样多;从善趣死后到善趣,如同爪上尘一样的少。所以,无论是从恶趣来还是从善趣来,要投生到善趣,都是一样困难。

如《四百颂》云:「诸人多受行,非殊胜善品,是故诸异生,多定往恶趣。」谓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胜妙品,由是亦多往恶趣故。

人身为何这么难得呢?如《四百论》里面所说:我们世间的人,大部分所做的都是与烦恼相应的恶行,要去恶行善真的是难之又难,要去行和烦恼相应的恶业则非常非常的简单,甚至有人认为有贪嗔是很自然的事,不然人就不是人了。我们问问自己就可以知道了,我们的心念、行为是相应烦恼的多还是相应善法的多。由贪心、嗔心所造的几乎都是恶业啊,这就是为什么生到善趣非常困难,生到恶趣非常简单的原因了。虽是善趣人,可是我们所造的行为自然而然地大部分都是恶业,所以所感得的果报也几乎都是恶趣啊。

又如于菩萨所,起瞋恚心,一一剎那,尚须经劫住阿鼻狱,况内相续,现有往昔多生所造众多恶业,果未出生,对治未坏,岂能不经多劫住恶趣耶?如是若能决定净治往昔所造恶趣之因,防护新造,则诸善趣虽非希贵,然能尔者,实极稀少。若未如是修则定往恶趣,既入恶趣则不能修善,相续为恶,故经多劫,虽善趣名亦不得闻,故极难得。《入行论》云:「我以如是行,且不得人身,人身若不得,唯恶全无善。若时能善行,然我不作善,恶趣苦蒙蔽,尔时我何为?未能作诸善,然已作众恶,经百俱胝劫,不闻善趣名。是故薄伽梵,说人极难得,如龟项趣入,海漂轭木孔。虽剎那作罪,尚住无间劫,况无始生死,作恶岂善趣?」若作是念,由受恶趣苦尽昔恶业已,仍可生乐趣,故非难脱也。即受彼苦之时,时时为恶,从恶趣没后,仍须转恶趣,故难脱离。如云:「非唯受彼已,即便能脱离,谓正受彼时,复起诸余恶。」如是思惟难得之后,应作是念,而发欲乐摄取心要,谓若使此身为恶行者,是徒耗费,应修正法而度时期。如《亲友书》云:「从旁生出得人身,较龟处海遇轭木,孔隙尤难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若以众宝饰金器,而用除弃吐秽等,若生人中作恶业,此极愚蒙过于彼。」《弟子书》中亦云:「得极难得人身已,应勤修证所思义。」此又如大瑜伽师谓慬哦云:「应略休息。」答云︰「实当如是,然此暇满,实为难得。」又如博朵瓦云:「如昔坌宇有一雕房,名玛卡喀,甚为壮丽,次为敌人所劫,经久失坏。有一老人因此房故,心极痛惜,后有一次闻说其房为主所得,自不能走,凭持一矛逶迤而至,如彼喜曰,今得玛卡喀,宁非梦欤。今得暇满,亦应获得如是欢喜,而修正法。」乃至未得如是心时,应勤修学。

尤其,如果我们对菩萨生起瞋恚心,瞋恚心发起的每一个刹那,都足够让我们长劫住在无间地狱里面。我们对菩萨很容易生起瞋恚心,因为菩萨不是从外表就可以知道的,他内在的功德才使其成为菩萨。可是,我们一般的凡人不知道这个人有没有修,所以很容易去毁谤别人,因为以一个凡夫的眼光来看,菩萨和凡夫从外表看是无法分清的。只要我们对某一位外貌似凡夫但真的是具有菩提心的尊者生起瞋恚心,那真的是非常非常危险了。何况,我们过去所造的那么多恶业还没有去忏悔,怎可能不会使这个恶业感果,让我们在恶趣待更长的时间呢?这是绝对会的。

如果我们决定要忏悔往昔所造的恶业,而且再也不造作新的恶业,那投身善趣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能有多少呢?非常非常的少。如果我们没有魄力下定决心忏悔一切的恶业,以及不再造作任何新的恶业,那我们就还是跟往昔一样,继续在造恶业,那就必定会感得恶趣的果报。所以要一直在三恶道轮转,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而要在恶趣里面行善是非常困难的,如同我们可以看得到的畜生道的众生,它们之间互相搏斗、嗔恨,要发起善心应该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善心是要通过智慧发起,而后去行持善心才有善行。所以不要认为在三恶道里面好象只有还业受苦,错了,它们还在继续造恶业,堕落地狱的怨言、嗔恨所造的恶业更加恐怖,导致一直在恶趣里面打转,连人天的名称都听不到,很难有机会脱离恶趣到善趣。

博朵瓦说了一个比喻故事,有一位老人非常伤心,因为他的雕房被劫了。雕房名玛恰,这里的中文翻译为“玛卡喀”。后来老人听说雕房又有机会可以再得,他虽已行走不便,但还是颠颠簸簸地跑去看,欢喜地说:这不是做梦吧?今天,我们获得暇满人身,要有老人失而复得雕房的欢喜心一样才是。仅有欢喜还不够,还要用欢喜心来修正法。如果还没有生起这种欢喜心,那就要在暇满义大这部分多多加强。

如是若于暇身,能发一具相取心要之欲乐,须思四法。其中须修行者,谓一切有情,皆唯爱乐而不爱苦,然引乐除苦亦唯依赖于正法故。能修行者,谓外缘知识,内缘暇满,悉具足故。此复必须现世修者,现世不修,次多生中,暇满之身极难得故。须于现在而修行者,谓何日死无决定故。其中第三,能破推延于后生中修法懈怠。第四能破虽于现法定须修行,然于前前诸年月日,不起修行,而念后后修行,亦可不趣懈怠。总摄此二为应速修,作三亦可,是则念死亦与此系属,然恐文繁至下当说。

针对暇满的内容,我们真的要发起具足条件的修行,必须要思惟四法:第一,须修行。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想要离苦得乐,而离苦得乐唯有依赖正法才能办到,所以我决定必须修行。第二,能修行。因为外缘的善知识以及内缘的八暇十满我都具足了,所以我绝对有能力能够修行。第三,必须现世修。因为暇满并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得到的,得到暇满是非常困难的。第四,必须现在修。我现在不修而等明天,明天还有明天,永远都不会有机会修了。这时候,我们应该配合着念死无常来做修行,念死无常的内容下面会说到。

如是若由种种门中正思惟者,变心力大,故应思惟如前所说。若不能者则应摄为,如何是为暇满体性,现竟门中利大道理,因果门中难得道理,随所相宜从前说中,取而修习。其中因门难获得者,谓仅总得生于善趣,亦须戒等修一净善,特若获得暇满具足,则须净戒而为根本,施等助伴,无垢净愿为结合等,众多善根。现见修积如是因者,极为希少,比此而思善趣身果,若总若别,皆属难得。由果门中难获得者,观非同类诸恶趣众,仅得善趣,亦属边际,观待同类诸善趣众,殊胜暇身极属希少,如格喜铎巴云:「殷重修此,余一切法由此引生。」故应励力。

我们应该反复地由上述种种的道理去思惟,使我们对暇满的思惟力增强。如果没有办法如上所述作详细的正思惟,我们可以简略地大义观修暇满的体性、暇满义大、暇满难得,“随所相宜从前说中取而修习”,截取其中重要的部分来作观修。比如说暇满的因难得,就连善趣的因都非常难得,因为真正持戒清净的人非常难得,而暇满不只是要戒清净这个根本的因,还要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为助伴,再加上无垢净愿等,要有众多的因缘才能合成,所以暇满确实是极为稀少,非常非常难得。

我们不讲三千大千世界,就以这个南瞻部洲——地球来作比喻好了,全世界有六十多亿人口,其中能够听闻到佛法的人不多,听闻佛法之后能够对佛法产生正信的人又更少,对佛法有信心又想要修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些穿著佛法三衣面具,以佛法作为赚钱工具作买卖的人,真的是很可耻。真正能听闻到佛法、正信佛法的人是少之又少,想要彻底消灭烦恼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戒清净的人就很少很少了。在现代这个社会,有时候我们很容易事不从心,生意也不如意等,这时候我们会想:因果到底是不是对的?怎么布施的人反而变穷了,不杀生的人、吃素的人反而更短寿了等,会产生这种种的疑惑,这说明对佛法信心坚定的人很少。要促成暇满的因缘是如此的漂浮不定,在这种不稳定的因缘下,我们怎么可能会获得暇满呢?纵使我们今天信心是坚定了,但是真正把烦恼视为仇敌,我们做到了吗?问问自己。无论外在暇满的人数有多少,我们自己本身暇满的因缘有没有具足,往自己的内心看就知道了。好比我们去一家百货公司,里面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生活用品,可是如果我们的钱包里面没有钱的话,那么即使有再多可购之物也是没有用的。我们仔细地想一想,我们对佛法有如此的信心,也听闻到正法,也有善知识,自己本身也获得了暇满的功德,可是当我们去对治烦恼的时候,力量是多么的微弱。要去行一件善行的时候,有了前行没有正行,有了正行没有前行,有了前行、正行又没有了回向,真正想圆满善业真的是太困难了。早晚念经的时候,念到一半就想昏睡,即使没有昏睡,有时却忘记了回向,如果念的时候也很有精神,回向的时候也回向的不错,可是前行的动机居然又错误,这类的事比比皆是啊。所以,我们所行的善业的力量,怎么可以跟自己所行的恶业的力量比呢?太难了!明明知道恶业需要忏悔,四力忏悔是唯一恶业的对治力,可是要真正生起四力忏悔的力量也太难了吧?对于往昔所造的恶业产生后悔心,这个姑且我们可以做到。但是防护心呢?许下承诺告诉自己以后不再做的防护心我们真的做到了吗?相反的,我们还一次再一次,反复地去造作种种的恶业,我们怎么会对往昔恶业真正的发起了后悔心呢?如此去思惟,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行恶业真的是太简单了,就连所做的大部分的梦,都是跟烦恼相应的恶梦,跟善法相应的梦非常稀有难得。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与善法相应的梦,我们当天就会非常地高兴,因为非常难得嘛。从这么个小地方,我们就可以知道,无论外在的暇满因缘如何,最主要的是要看我们内在的暇满因缘有没有具足,这比什么都来得重要,我们自己好好观看自己的内心,自然就会知道了。

不要认为自己年纪老了,已经没有能力修行了,我们的身体再怎么糟糕,毕竟它是暇满身,比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的身躯还要殊胜上千上万倍。纵使是老人的身体,只要是暇满身,就有它的殊胜,身体情况再怎么糟糕,我们至少还可以念一句六字大明咒,可以观想菩提心。虽然菩提心要生起是非常地困难,可是至少我们还可以多多地祈祷、发愿,为能生起菩提心而发愿,身体再怎么样的不行,我们都能够做到啊。我们不要做一个非常愚蠢的人,他把手持着的金砖给拋弃了,然后跑到寺院里面,在佛像面前发愿祈祷说“愿我明天得到黄金”。我们不要笑话别人,说不定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人。自己现有的暇满没有好好地把握,但却祈求三宝让自己后世再继续获得暇满,我们就是这种人,不是吗?所以,要多多地思惟,不要浪费现有的时间,要好好珍惜暇满,好好地运用它。

做正行观修时,如前所说迎请资粮田,观想资粮田在前方安住,然后一一思惟《广论》所说的内涵,从一开始的八暇十满,哪八暇?哪十满?自圆满的五者是哪些?他圆满的五者是哪些?为何暇满义大等,让自己生起欢喜。之后,祈求传承上师以及前方的资粮田加持于我,愿我及一切有情众生能够早日获得暇满义大的证量,断除一切的懈怠和颠倒的执着。再观想,前方的资粮田流出甘露,融入于自身,净化了所有的罪障。之后,再作回向。如是的反复去观修,直到我们真正发起宗喀巴大师在上面提到的欢喜心为止,欢喜地去修学善法。


(1)騾:為雄驢與雌馬交配所生,兼二者之長。耳長、鬃短、蹄小,尾端有一簇毛。體大、結實。耐力及抗病力皆強,力大,可負重行遠。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网站备案]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