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佛门人物网!

微博 微信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当代佛教网大德开示,欢迎浏览,欢迎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见悲青增格西

大乘与小乘
出处:当代佛教    上传时间:2011-10-14 23:24:35    点击次数:

大乘与小乘
 
见悲青增

  佛陀讲的法只有大乘跟小乘,大乘分般若乘(显宗)及金刚乘(密宗),小乘有声闻乘及独觉乘。又,佛教有有部、经部、唯识及中观之说。有部及有部宗有差别,前者指宗义者,而后者指持有的宗义。同理,经部及经部宗、唯识及唯识宗、中观及中观宗亦同。佛陀三转*轮,第二转*轮宣说的是中观见,第三转*轮宣说的是唯识见。总之,持有部或经部见者,就称做小乘的宗义者,若持的是唯识见及中观见,就称做大乘的宗义者。  

  大、小乘的道皆可分成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及无学道;声闻乘即指声闻的五道,独觉乘即独觉的五道。证悟大乘的五道就称做大乘行者,证悟声闻或独觉的五道就称做小乘行者。

  故大乘行者与大乘宗义者,两者的定义截然不同。汉、藏的学佛者,基本上学的是大乘的法;以宗义来说,学的就是大乘的宗义。如果在斯里兰卡,学的就是小乘的法及其宗义。之所以要这样区分的理由就是,大乘宗义者不等于大乘行者;大乘行者是入道行者,修持大乘宗义者未必是已入道。

  佛典里讲的大乘跟小乘,讲的就是修道中的大乘跟小乘。小乘追求的果是阿罗汉,修的内容是四圣谛或十二因缘;大乘追求的果是成佛,所修的内容是以菩提心为主。小乘相当于《广论》的中士道,大乘则相当于上士道。至于下士道,又是如何产生?在佛典里不是没有下士道,只是没有分出一个比小乘再小的一个乘,若依照这种方式分类的话,可能就会变成小乘、中乘、大乘,而声闻乘及独觉乘的道就得归类到中乘里。   

  大乘佛典抑或小乘佛典都会谈到暇满、十善及十恶、皈依等,这些法类在《广论》中归属在下士道,其实在密续里也会谈皈依等,若问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已不可考,但是在龙树菩萨的时候,就已经将追求人、天善趣的下士夫区分出来,《广论》里即有引用龙树菩萨说的增上生和决定胜,“增上生”讲的是人、天善趣,“决定胜”讲的是解脱及成佛,将追求人、天善趣分成一类,追求解脱及成佛分成一类。而无著菩萨的《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及世亲菩萨的《俱舍释》中,就有三士的名相。因此,可以说下士道其实是从上士道或是从中士道里区分出来的一个法类。   

  佛法的法指的是涅槃法。我们通常会讲佛法就是行好事、做好人等,这样的说法或许没有错,可是若详加解释的话,事实上这个法指的是涅槃的法,而涅槃有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两种。换言之,要走向涅槃,只有大乘道及小乘道这两个道。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网站备案]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